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其在不识者,徒记几个汤头,几味药品,不求至理,不探玄奥,自谓知医。一遇危症,大海茫茫,阴阳莫晓,虚实莫辨,吉凶莫分。一味见头治头,见脚治脚。幸而获效,自夸高手。若不获效,延绵岁月。平日见识用尽,方法使完,则又籍口曰:病入膏肓,药所难疗。殊不知其艺之有未精也。
更有一等病家,略看过几本医书,记得几个汤歌药性,家人稍有疾病,又不敢自己主张,请医入门开方去后,又或自逞才能,谓某味不宜,某味太散,某味太凉,某味太热,某味或不知性,忙将《本草备要》翻阅,看此药能治此病否。如治与病合则不言,不与病合则极言不是,从中添减分两,偶然获效,自矜其功,设或增病,咎归医士。此等不求至理,自作聪明,每每酿成脱绝危候。虽卢缓当前,亦莫能治,良可悲也。
更有一等富贵之家,过于把细些小一病,药才入口,稍有变动,添病减病,不自知也,又忙换一医,甚至月延六七位,每每误事。
AI版:
有些医生自己对医学一窍不通,只是记得几个汤头和药方,并不求究竟真理,也不去探究玄妙之处,却自以为很懂得医术。一旦碰上严重的疾病,就像是置身在茫茫大海中,完全搞不清阴阳虚实,分不清楚疾病发展是凶是吉。只知道看头就治头,看脚就治脚。偶尔幸运治疗成功,就自吹自擂,以为自己是高手。但往往治疗无效,拖延很长时间。平时就会的那么一点本事都用光了,就会的那么一点方法都用完了,却还找借口说:病入膏肓,药无法治疗。殊不知,其实是自己的技艺不够纯熟。更有一类患者,稍微看过几本医学书籍,记住了几个汤歌药性,家人稍有疾病,也不敢自己判断,就请医生上门开方,然后自以为很能耐,觉得某味药不适合,某味太散气,某味太寒凉,某味太温热,或者不知道某味药的药性,便急忙翻阅《本草备要》,查看这个药能否治疗这个病。如果查询一圈觉得方药跟疾病相符合,这类患者也就不说什么,如果觉得不符合,这类患者就非常强调方药不行,自己从中乱加乱减,偶尔碰巧治疗有效,就自我吹嘘是自己的功劳,如果反而加重病情,就怪罪医生。这类患者不求究竟真理,自以为聪明,经常造成极度危险的病情。即使是像卢缓这样的名医在场,也无法治疗,真是可悲啊。还有一些很富贵的家庭,对于一些小病反而过于担心,才刚刚吃了药稍有变化,病情增减都还不清楚呢,就匆忙换另一位医生,甚至一个月换六七位医生,常常造成误事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